▎為什麼要喝普洱茶?
▎為什麼少喝烏龍茶?
▎喝哪一類的普洱茶才能真正達到健康效果?
▎為什麼喝了多年普洱茶卻不見它的健康效能?
▎為什麼要喝熟茶,少喝生茶?
▎緊壓茶與散茶有何不同?
▎普洱茶要怎麼泡?
▎茶氣是什麼?
▎如何才稱得上是好普洱茶?
▎普洱茶要怎麼買?
▎喝茶的預算怎麼規劃?
▎投資哪一類的普洱茶將來才會升值?
▎買對茶,將來退休金就會有著落!
▎喝錯茶,未來要拿身體健康來賠!
●這些問題,書中都可得到滿意的解答!
●讓人在喝普洱茶路上少走30年的冤枉路!
※〔壹+貳〕冊,一氣呵成,完整敘述,不分售。
不論有無喝過,請先看過這兩本書!
一本與眾不同、別開生面的普洱茶書。
〔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系列,從作者二、三十年品飲普洱茶的切身體驗出發,以「喝茶、找茶、藏茶、賞茶」為架構,帶你一窺普洱茶的奧祕、解開品茗人對普洱茶混沌不解的迷思。
傳世千年,成為帝王貢茶中排名第一的雲南普洱茶,絕非浪得虛名,也確有它神奇的功效。
《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套書第一冊《壹. 喝茶樂》,將以理性務實的角度,與您暢談普洱茶的好處。告訴您,為什麼要喝普洱茶?喝哪一類的普洱茶才能真正達到健康效果,而且經濟又實惠?還有,茶氣又是什麼?如何才稱得上是好普洱茶?又該怎麼挑選、購買普洱茶?
希望藉由此書,提供一個便利的門戶讓大家能夠順利進入普洱世界,接受普洱的擁抱,感受普洱的深邃,進而領受普洱的玄妙。
喝茶,是一種需要
目的是在止渴排熱,以及平靜領受它那強身護體的神奇妙用。
飲茶,是一種文化
主要是在飽食解膩,並承襲那孕育千年的天地罡炁。
品茶,是一種藝術
原因是在探古尋韻,同時接受它那雄立於天地間之餘蔭的呵護。
藏茶,是一種興趣
意在承納文物典藏價值,與品嚼它那鮮奇無雙的孤辰氣息。
鬥茶,是一種驗證
那是在向天下飲品展現它那鶴立雞群獨行山林的求敗之心。
天下茶品中,同時符合以上「喝、飲、品、藏、鬥」之五訣,陳年普洱受之無愧!
〔緣起〕
1、緊壓普洱茶的出現
2、品飲普洱茶風氣的興起
普洱茶的首次遷徙
絕佳的陳化環境
風行異鄉
3、為什麼一定要喝緊壓普洱茶?
企鵝概念
真氣
補氣
緊壓茶與散茶
4、為什麼一定要喝普洱「熟」茶?
凝聚千萬片茶葉的能量
5、熟茶是怎麼來的?
6、熟茶的斷層與臭曝茶的來由
港澳飲茶之風氣
重啟渥堆製茶術
7、生熟與新舊之間
8、淺述普洱茶的茶氣
9、普洱茶的存放環境~漫談「乾倉」與「濕倉」
10、如何才稱得上是好普洱茶?
【滑】
【化】
【甜】
【潤】
【無】
怎麼挑選好茶
菊花普洱
健康茶!?
11、選購普洱茶的方針
計算消耗量
多樣化選購
普洱茶的種類除了在產製的作法上有散茶與緊壓茶之分外,在工序上還有「生茶」與「熟茶」之別。
現在坊間所出版的普洱茶書籍中,全部一面倒的褒揚「生茶」的地位與價值,對於「熟茶」,反而在字裡行間有意無意的將它定位為非正統的普洱茶。關於市面上對熟茶不如生茶的評估,我倒是抱持著相反的看法,不但如此,我反倒是建議大家,甚至還鼓勵大家,如要喝普洱茶,需以「熟茶」為主。
普洱熟茶常被誤認為是存放在濕悶陰暗又密不通風的倉庫中,且是以人為方式加速其腐化所製成的茶品。事實上,優質的普洱熟茶茶葉表面,可說是清澈油亮、色澤紅潤的,茶湯呈現深褐琥珀色,喝起來怡然爽口,不會有所謂的「臭曝」味。不只如此,熟茶的茶湯入喉時,口感還特別醇潤,具有著獨特的陳韻滋味。由於熟茶溫和的茶性,喝入體內後能令胃腸舒暖、通體舒暢,不若普洱生茶般容易導致飲者的胃腸不適,在我看來,它反而是優於生茶且老少咸宜的養身保健聖品。……續文請詳閱書中內文……
生茶的定義很簡單,那就是茶葉自樹上擷取下來後,當它還是青綠狀態時,直接加工緊壓成塊狀,再經過多年的陳放轉舊,而成為普洱老茶。
而熟茶呢?那過程就有些複雜了。普洱熟茶需要經過一個非常重要的「渥堆」過程。渥堆是將製程中的毛茶潑水讓茶葉吸水受潮,然後放在室內將它們堆成一定的厚度,再利用溼熱的原理,使茶葉自我熟化。渥堆的熟度輕重,是由水的比例、茶的厚度以及時間的長短來控制與決定。待若干時日茶葉開始熟化後,再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塊,然後開始存放,進入與生茶一般的繼續自我熟化階段。
從這解釋上可以看出,熟茶在製作過程上比生茶還要繁瑣,在產製的時間上也比較久,相對的製作成本也就一定來的高。可是,為什麼大家還是一面倒的說普洱生茶比較好呢?
這是因為目前想要接觸普洱茶的新茶人,在不知普洱茶的來龍去脈又擔心遭人矇詐的情況下,習慣性的都會依賴坊間介紹普洱茶的書籍,依照書中的論述來定奪普洱茶的好壞。然而綜觀這些專書的作者及其內容,幾乎都是出自老茶客的手筆,也就是說作者幾乎已經遍飲中外名茶。由於一般的茶所著重的都在口感的甘津與鼻息的香味上,因此作者自然就會很主觀的以甘與味做為評斷普洱茶的標準。
巧的是,全天下的茶品中,就只有普洱茶不講求甘與味,只有陳化時間不夠久的普洱茶,以及以生茶工序製造且未完全老化的普洱茶,在飲用時才會出現些微的甘味與香味,所以在習慣使然的心態下,普洱茶專書的內容中,便普遍存在「褒生茶而貶熟茶」的論述。因此造成許多看了書後才開始喝茶的消費者,對於普洱熟茶的領域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
再者,目前喝普洱茶的消費人口中,80%是原本慣飲烏龍茶或是綠茶的人,他們因為某些因素而改喝普洱茶。由於烏龍茶或綠茶著重的是味甘與鼻香,所以這些茶客在長期品茗習慣使然下,也自然而然的靠向還是茶青就緊壓成塊,同時在飲用時能產生強勁口感的普洱生茶的懷抱。
就是以上的因素,使得普洱熟茶的地位一直無法凸顯,當然它的優點與重要性也就這麼被人忽略了。
而且大家想想看,如果是生茶比較好,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還要那麼費事的搞這種會被後輩評為不值得一喝的熟茶呢?可見熟茶一定有生茶所無法比擬的優點。……續文請詳閱書中內文……
普洱熟茶有什麼地方優於生茶?其實關鍵就在於熟茶多了一道「渥堆」的過程。
前篇說過,相互緊壓後的普洱茶葉,能如企鵝群集度寒冬般的凝聚出一股幫助人體氣場的茶氣。而愈多隻企鵝緊靠在一起,凝聚出來的熱能就愈多;也就是說,愈多片普洱茶葉擠靠在一起,就能醞釀出愈寬厚的茶氣。
而普洱茶葉在渥堆時,是數以千萬計的茶葉同時擠堆在一塊的,所以它從一開始就已經與其他的茶葉互補而孕育出超乎想像的渾厚茶氣。試想,一片茶,就只具有單一的力量,幾十片、幾百片茶葉擠在一起時,就能醞釀出有如DNA排組的能場,而渥堆時幾千億片茶葉一同凝聚能量,它們能產生的能場何其大!
再者,渥堆的時間愈久,延續的面積就愈深、愈廣,這表示凝聚的能量場也就愈龐大。所以一旦渥堆的時間成熟,取之壓塊時,這些普洱茶已經帶有起碼的能量。當它們被壓成塊狀後,又再孕育另一階段的茶氣能量。這就好像已經持有基本加分的獎狀去參加甄試一般,別人是從零分開始起跑,他卻是從60分處開始計分,他在起跑點上就已經贏了。
反觀普洱茶葉還是茶青狀態時,直接加工緊壓成塊狀,這也顯示,其茶氣互補的範圍就只有塊狀內的茶葉數而已,所能夠產生的共振能量就只限於塊狀的體積內,無法無限量的延續。
生茶並不是就那麼不可取,當它存放的時間夠久,一旦自我熟化成老茶時,它也會孕育出堅硬紮實的茶氣,但是先決條件就是要時間夠久,而這夠久的標準起碼也要在三、五十年以上。
但是,陳年普洱茶的買賣價格是與時間成正比的,也就是決定在陳化時間的長短。存放愈久的普洱茶,價格愈高,往往一片上品的陳年普洱茶,在市面上愈喝愈少的客觀因素下,其價格的增幅並非按照年數階梯式的拾級往上,而是以跳躍式的倍數遞增。所以,要喝達到完全老化標準的普洱生茶,現實一點來看,它的價格就不是很多人負擔得起的。
而我從一開始推廣喝普洱茶,就極力主張,要喝普洱茶就應以熟茶為主,我不是以口感為取捨標準,而是以它能達到多少效果而定。
從我開始撰寫 《生命基金》 健康系列叢書以來,一直強調著一個觀念,那就是凡事「以人為本」,無論做任何事,接觸任何物品,吃喝任何食物,都是以這件事物、這口食物能夠為身體健康方面帶來多少幫助而定。事實上,都應以選擇能為身體健康達到最大利益的事物為唯一原則。
我們只有一張嘴,一次只能喝一口茶,每一次只能喝一種茶,那當然要挑選能對身體產生最大助益的茶葉為原則。現在既然證實普洱茶對身體健康的幫助優於其他茶葉,那自然的就應喝普洱茶。而普洱茶中茶氣最強,且能達到補氣效果的,則又當屬陳年普洱茶。陳年普洱茶中又有熟茶與老茶兩種,熟茶是經過渥堆程序再緊壓成塊,老茶則是無論是生茶或是渥堆再緊壓成塊,只要經過 3、50 年的自我熟化,就成為老茶。
從這就可看出答案,陳年普洱老茶的價格一定不便宜,往往一片上品老茶的價錢,可以買一堆熟茶。所以,如果站在以最低消費來達到最高效益的立場,那當然是以熟茶為優先選擇。
不過,如果不在乎價格,只要身體健康就可,則另當別論,那就可選擇經過渥堆程序且又陳化一段時日的老熟茶,或是已經陳化 3、50 年以上且完全熟化的老生茶了。……續文請詳閱書中內……
帶你一起體驗作者接觸普洱茶三十年的「找茶之樂」與「藏茶之趣」。
《貳. 藏茶趣》是〔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叢書系列的第二冊。普洱茶該如何收?如何藏?又有何樂趣?在本書中,作者將從收藏的角度,以感性又深邃的觀點,告訴大家普洱茶除了可以「喝出健康」,還有無窮的「收藏樂趣」~一來典藏無垠的情境,二來典藏無盡的趣味,三則典藏它的無限升值。
此外,近年來兩岸三地掀起一股品飲普洱茶的風潮,不但方興未艾,甚至是愈演愈烈。而這些新興的普洱品茗人,大部分是衝著普洱茶具有特殊健康養身效果而來。
只是~~
為什麼有人喝了許多年的普洱茶,卻不見它的效能?
到底要怎麼沖?怎麼泡?才喝得到普洱茶的神奇功效?
還有~~
既然緊壓茶可以凝聚幫助人體氣場的茶氣,為什麼享譽國際的台灣高山烏龍茶,從不見做成緊壓茶?……
這些問題,在〔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之《貮. 藏茶趣》書中,都可得到滿意的解答。
第四餐的預算
12、藏茶趣
趣一 說不完的故事
趣二 參與它的成長
趣三 典藏價值
老茶的最後遷徙
藏茶後話
13、找茶之樂
脫衣系列
14、系列收藏
擬定收藏目標
可以興茶磚
老熟茶
15、普洱省思一【為什麼台灣的烏龍茶不能做成緊壓茶傳世?】
為什麼台灣的烏龍茶不能做成緊壓茶?
冷藏茶葉
16、普洱省思二【這個天賜的禮物,我們還能夠享用多久?】
肇因一:供不應求,原物料上漲
肇因二:人為控制,使用化肥
肇因三:灌木茶樹,茶氣薄弱
肇因四:單一茶青,藥理作用低
肇因五:人工選種,違背自然
肇因六:任意破壞茶園生態,造成茶樹抗體失衡
肇因七:老茶喝完了,新茶頂不上
17、普洱省思三【從看不出普洱茶的效用~談普洱的沖泡方式】
洗茶
徽菌
泡茶方法
破壁效應
為何不見傳說中的某些效果?
補腎氣
早茶晚酒.長長久久
省思後話
18、沖茶?泡茶
19、普洱十六字真言
享茶者.福
一般人想要買普洱茶,很簡單,只要到熟識的店家,付錢、拿貨、走人,就可以了,絲毫不用費什麼勁兒。但這在我們這票喜歡藏茶人的眼裡,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我們並不把它看做是在「買茶」,而是將整件事視為是在「找茶」。
買茶很簡單,不過是銀貨兩訖嘛;找茶就不簡單了,在整個找茶的過程中,充滿著未知,充滿著驚奇,充滿著驚喜,更充滿著無限的樂趣。因此我們這票愛茶人見面時,互相寒暄的第一句話,並不是「最近買到什麼好茶?」而是「有沒有找到什麼老茶?」。
我「找茶」如「找碴」,可說是幾近挑剔之能事,舉凡中醫師看病問診時必要的「望、聞、問、切」程序,我在找茶時可是一樣都沒少。每一次有店家通知普洱茶到貨,或是在他處看到普洱茶時:
▍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望」,首先看這茶的包裝是否完整?從包裝表面的風化程度與氧化狀態,在心裡大致推估一個可能的年分;再看這包裝的方法與樣式,是否與這茶原始(應有年分)的包裝風格有所差異?然後,把包裝細心拆開,看裸露出的茶面條索,其條索的鋪陳是否與外包裝風格一致?再看茶葉的陳化跡象與膨脹鬆散狀態,是否與外包裝所呈現的年分大致一樣?接著看此茶是否曾入茶倉中陳放過?如有入倉,再看陳放的是乾燥的茶倉或是濕熱的茶倉?以及整體茶葉的入倉程度深淺?
▍大致看完之後,第二件事就是將茶靠近鼻息處,淺「聞」一下此茶還未沖泡之前的基本氣味。無論生茶或熟茶,都有它一定的基礎氣味,所以聞聞看,看它呈現的是此茶原始的氣味?還是受到外界氣味的干擾而吸附了雜味?或者是曾經陳放在茶倉中,因近期才取出而呈現「退倉」不夠的氣味?基本上入倉與退倉的時間約為 2:1或是 3:2,也就是陳放在茶倉中三年,取出後就要在一般環境中再存放一年半至二年,一方面是給此茶甦醒的時間,二方面是讓此茶將茶倉中的氣味盡數釋放出來,而醒茶或退倉的時間長短,端看放置的環境而定。
▍第三件事就是開始「問」了。這「問」必須如同「問案」一般,詳問原持有人有關此茶的所有背景。當然,最基本的就是此茶的年分,不過這個問題我從不指望會得到正確的答案,因為經常會碰到商人想要快點成交,或是多賺點錢,而在年分上灌水,虛報它的年紀;還有就是對方也不是很內行,而低估了它的年代。所以無論是前者或後者,當茶面出現在眼前時,在我心中已經預設一個譜,對於對方所陳述的年分,只是把它列為參考。接著,就是問出此茶原先存放在哪兒?在中國?在香港?在台灣?在台灣的北部、中部或是南部?因為普洱茶陳放位置的環境溫度、濕度,幾乎左右了此茶沖泡後的入口感受,當問出它原本的存放位置後,便在心裡大約定出茶湯入口後可能的口感。
▍最後一件事就是「切」,也就是「拆茶」,如果有原筒的包裝就更好,這樣就可以由上而下、由外而裡的慢慢拆解,端詳原始包茶人是如何的包紮這筒茶?用什麼樣的竹殼?用什麼樣的東西繫綁?竹條、麻繩、塑膠繩還是鐵絲?用什麼樣的紙張?用什麼材質黏貼?是否留有透氣處?包覆紙張的折痕與順序(茶餅)?再來就是幾片一紮(茶磚)?最後就是手感重量是否與茶面的膨脹狀態相符等等。這個經驗可以作為下回看到類似的茶品時,其外包裝風格的參考,以初步斷定其年分的真偽以及是否為贗品?接著就是親手掰開茶面,用手指慢慢的撥開茶葉的條索,有如在替它把脈一般的把茶拆開,細看這緊壓的普洱茶,其茶葉是否表裡一致?再用手指的觸感,去感受它陳化的碳化程度,是否與肉眼所判定的年分一致?等等、等等。
當「望」的時候,在心中就先定下年分的範圍;當「聞」的時候,也初步預估在沖泡後會聞到什麼樣的茶湯氣味:當「問」的時候,就設定茶湯入口後會呈現什麼樣的口感:最後在「切」的時候,同時也預計此茶的最終喉韻會呈現什麼反應‥…
年分、茶味、口感、喉韻,怎麼樣?麻煩吧!茶湯都還沒入口,就已經用盡心機的把它所有可能出現的答案,預先給定出來了。不過這也怪不得我,因為「茶」終究是要給人「喝」的,不是給人「看」的,如這茶不對、有假,把它買回來放在家裡,看著它十年、八年,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影響,頂多是多花一些冤枉錢就是了。但我們是要把它拿來「喝」,那這就不得不計較一番了。買錯茶,了不起是當一次冤大頭;但喝錯茶,茶湯到了肚子裡可是喚不出來的,輕者或許只是傷身,重者可是會要人命的。
所以,固然我有「神農嘗百草」的精神,經常親身試茶,但對於在「望、聞、問、切」中,遇到明顯不合理的地方,或是本身擁有的經驗無法解釋時,我也不會以身試法,假裝很神勇的真把自己當「神農」,矇著頭就把茶湯往肚裡倒,我還是會止於「望、聞、問、切」而已。
「望、聞、問、切」了半天,終於要揭曉答案了。我常說,找到茶後的「試茶」,有如樂透開獎,無論對此茶有多高的期望,也不要管這茶外觀所展現的多麼千載難逢,到頭來還是要喝了它,才能見真章。
當沖泡後的茶湯一近鼻下,其實答案已知一半,它的茶湯氣味是否如我所料,或者超出預期,或者高估了它?
一聞之下如預期所料,接著就是喝了它,待茶湯入喉後,再證實是否與所聞一致?如果一致,那心中就會出現一剎那的竊喜,因為證實了自己看茶的功力不減。如果不一樣,高估了它,茶湯水質稍微空洞與粗劣,未如茶味般的厚實,這時心情就會出現些許的失落,感嘆好茶難尋,也會對自己為了急尋好茶而高估茶品的情境感到慚愧。如果超出預期,茶湯口感後來居上,遠遠超過茶味所呈現的層級;或者茶湯鼻下一聞,氣味之奔放,完完全全超脫茶面外觀所呈現的平實與不起眼,這個時候的心情便會如中獎般的驚喜,也會慶幸自己搶在眾人之前,又覓得一片好茶。
因此,我非常喜歡「找茶」,更喜歡「找」茶的「碴」。因為,我喜歡那種如在一堆鵝卵石中突然發現一塊璞玉的感覺;也喜歡原本期待非常高,卻如在精美寶石中發現一條裂縫般的失落,而再度激起下次應該會讓我遇到的那種期待;更喜歡一路過關斬將,終於讓我喝到這世間難得好茶的那種舒展眉的知足感覺。那種心情起伏、轉折,與隨之而來的樂趣,非身在其中實在難以體會。……續文請詳閱書中內文……
【延伸閱讀】
※ 請直接點下方書本圖示或書名,進入賣場商品處,賞閱書籍內文簡述。
▍ 《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套書 內文簡述
※〔參+肆〕冊,談賞兼具,前後呼應,不分售。
▍
《參. 談茶喜》+《肆. 賞茶悅》內文簡述
▎書庫 老茶房的著作|出版品|書目
▎書籍作者 黎時國〔別號 老茶房〕個人簡歷
▎歡迎到〔老茶房〕與〔讀書會〕共同開設與讀友們互動的臉書社團〔老茶房意合團〕賞閱更多話題,參與互動。
▎臉書社團網址:www.1122.tw
▎讀書會|LINE 官方帳號|ID:mybook
▎書名:《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套書之《壹. 喝茶樂》《貳. 藏茶趣》
▎作者:黎時國〔別號 老茶房〕
▎出版:《壹. 喝茶樂》2007 年 1 月出版
《貳. 藏茶趣》2007 年 4 月出版
▎裝幀:穿線膠裝
▎尺寸:《壹. 喝茶樂》寬12.5cm×高18cm×厚2.2cm
《貳. 藏茶趣》寬12.5cm×高18cm×厚2.2cm
▎ISBN:《壹. 喝茶樂》978-957-41-4277-4(平裝)
《貳. 藏茶趣》978-957-41-4485-3(平裝)
▎物品狀況:全新品
▎物品外觀:收縮膠膜封裝
▎物品所在地:台北市
▎本商品根據《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已申請銷售收入免徵營業稅之認可:
ISBN/EISBN 驗證:9789574142774、9789574144853
免稅認可日期:2021/03/01
▎黑貓宅配|台灣本島
運費:訂購滿3,000元,免運費
未滿3,000元,運費100元
▎黑貓宅配|離島
運費:訂購滿5,000元,免運費
未滿5,000元,運費250元
▎黑貓宅配|貨到付款(限台灣本島)
運費:訂購滿5,000元,免運費
未滿5,000元,運費180元
▎黑貓快速到店(常溫不付款)
運費:訂購滿3,000元,免運費
未滿3,000元,運費120元
※ 計價方式均為「折扣後」不含運費之訂單總金額
▎黑貓宅急便運送規範請至〔黑貓官網〕查詢
▎信用卡一次付清
▎虛擬ATM
▎銀聯卡
▎LINE Pay
▎PayPal
▎街口支付
▎黑貓宅配|貨到付款(限台灣本島)
▎帳款確認後,將立即處理您的訂單,於七個工作日內(不含週六日及國定例假日)寄出您訂購的商品。
▎訂單依排序出貨,如需指定送達日期或其他送件事項,請於備註欄中註明。
▎配送範圍台灣本島與離島各縣市,無法送到郵政信箱,請留詳細的正確地址,以利宅配順利送達。
▎裝箱方式依照訂購數量由本賣場裝配。
▎一張訂單只能寄送一個地址,若您訂購商品需寄送不同地點,請您按地址分別訂購商品。
♥ 謝謝您的支持訂購! 歡迎再度光臨!